领导总希望自己的旗下人才济济,事实是这样吗?
1
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
也许大多数领导会回答:我愿意任用比自己表现优秀的人,但现实情况是:大多数人都愿意雇佣比自己能力差的人。
网上访谈问卷结果显示:离职3个月以上比较优秀的员工,大多数员工会告诉你自己和直属上司合作不愉快,个人原因、家庭原因等都是离职的借口。
南加州大学校长史蒂文B.桑普尔在《卓越领导的思维方式》中提到的“哈利规则”说的就是这一现象。
如果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为99%,那么他会雇佣相当于自己能力99%的人——即:综合能力的绝对值只有98%。也就是说,如果一个企业的最高层领导者是具备99%能力的人,那么企业中第四层雇员的能力绝对值将是不低于92%的人。
如果最高领导者的综合能力只有90%,他将雇佣相当于自己能力90%的人——即:这些人的绝对能力为81%。而这些绝对能力为81%的人所雇用的人,其绝对能力为66%,因此,企业第四层雇员的综合能力绝对值只有43%。
所以,
是什么阻碍了你走向卓越?
是什么让你在管理层停滞不前,走向平庸?
哈利规则或许是你在晋升途中遇到的一个坎。
这种用人心理和现象的结果,可以说是“任人唯亲”,这样的做法只会把你困在原地——和自己想法相似、脾气秉性一样的人在一起,大家只会越来越相似,而不会有突破。
可惜,大多数领导不会承认这一点。不可否认,“做事比做人重要”这一观念的影响很深。人们喜欢“性相近”, 不喜欢“习相远”,不相似成为很多表现优秀的人才被踢出局的理由——面对这样的情况,不言而喻,领导需要包容,这也是在成就自己。
另外,人的秉性中,接受不了比自己优秀的人,担心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。这也导致了下属三缄其口,上行下效,没有人表现优秀,自然一起沦为平庸。
2
为什么领导需要摆脱哈利规则?
为了更好的决策

优秀员工更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立观点。
一个人随着职位越来越高,能听得到的坦率的见解甚至批评也越来越少,面对的将是越来越普遍的点头文化和单一思维模式。领导个人思维广度和深度有限,无法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,需要有人提出新的观点,得到新的启迪。
意见的分歧固然让领导有些许观点被驳斥的难堪,但选取最佳决策,需要多方面的意见。否则,面对迎合自己的观点,雇佣优秀人才的意义何在?
通用电气CEO杰克?韦尔奇曾写道,他确信优秀领导者的身边应该是一些更为出色并且头脑灵活的员工。
他说:“尽管如此,它也能帮助我做出最佳决策,意见分歧不仅局限于重要问题本身,也会强迫我们从根本上去检验自己的假设。所有的参与者都会得到全新的观念——这些也正是应对未来挑战的最坚实基础。”
为了打造优秀的团队
领导者的工作类似于舞台布置,你不再是独立的贡献者,你的下属将比你更有经验、更专业、更处于行业前沿。这样的团队设置会让你得到最佳的工作成果,这也是你个人领导力的体现。
相反,哈利规则下,能力低于自己的下属不仅无法配合自己的工作,而且工作成果也不理想。
美国企业管理顾问、《基业长青》的作者吉姆?柯林斯(Jim Collins)与他的团队对11家公司的多年研究发现:
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,公司起步时就需要制定出成为顶尖公司的战略和远景。恰恰相反,顶级的经理人首先关注的是要找到正确的员工,然后与他们共同寻找新的方向。
这些公司的共同点是,公司股票在前15年表现一般的情况下,此后的15年却至少翻了3倍。这些公司被吉姆?柯林斯称为“腾飞公司”,那些大型集团公司,如可口可乐、通用电气、宝洁和沃尔玛,在公司价值增长方面都远逊于它们。
所以,选择符合团队观念的优秀员工并将其安排在适合的岗位上,是建立高效团队的关键所在。
更是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
领导是决定一个团队的状态、员工敬业的最核心的影响要素。
很多领导觉得自己能力卓越,但做起事情来却力有不逮,很大的原因是下属不得力,在哈利规则下,潜意识里总排斥比自己优秀的人才。
不尊重优秀的人才,限制优秀人才的发展,下属也在这种潜意识的限制排斥下丧失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。最终影响的是领导个人的职业发展——在关键时候没有亮眼的团队工作成果,从而没有晋升的阶梯。
优秀的下属在关键时候还会成为自己前进的梯子,比如带来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。
雇佣比自己优秀的人,对领导者个人而言,不仅是用人方便,更为自己提供创新的思维,另一方面也激励自己超越能力出众的下属。你不仅可以学习如何包容下属,为他们创造发挥能力的舞台,也要学习提高价值,超越下属以服众。
不局限于眼前,跨越哈利规则,才会走出自己的职业瓶颈。
中鸿互联通过信息智能化,全面提升传统企业服务机构的运营效率、增强服务能力、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,从而使其有能力为企业提供更优质有效的企业服务。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