里加体育馆的计时器闪着刺眼的红光:距离终场3分17秒,比分68:68。拉脱维亚球迷挥舞着红白红旗,用海浪般的嘶吼筑起一道无形高墙——这支靠着疯狗式防守一路掀翻豪强的黑马,正把斯洛文尼亚拖入熟悉的窒息剧本。东契奇抹了把下巴上的汗,指尖触到一道新增的血痕,那是三分钟前突破时被指甲划开的伤口。
"把球给卢卡!"教练组的吼声淹没在声浪里。可所有人都知道,拉脱维亚的夹击网早已张开:两人封堵突破路线,第三人随时准备切断传球。当东契奇在弧顶第三次被迫停球时,解说员叹息道:"他们困住了斯洛文尼亚的心脏。"
转机来自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。替补席末端,身披14号球衣的克莱门·布雷泽克突然扯掉训练服。"让我锁死贝尔坦斯!"这个身高2米06、臂展惊人的蓝领中锋,此前系列赛场均仅打8分钟。但此刻他眼中烧着某种东西——那是三小时前热身时,东契奇拍着他肩膀说的那句:"今天你的三分会像'彪墩'一样砸碎他们。
"彪墩",斯洛文尼亚俚语里形容又重又莽的物体。当布雷泽克在底角接到东契奇穿越三人缝的击地传球时,拉脱维亚球员甚至懒得扑防。数据不会说谎:他本赛季三分球27投3中。
篮球划出一道违反物理常识的轨迹。它不像库里式的彩虹,更像是从攻城弩炮射出的铁丸,带着旋转狠狠砸向篮筐后沿。"砰!"巨响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,篮架都在震颤。71:68。
拉脱维亚主帅的战术板滑落在地。这个被媒体称为"冰箱"的冷面教头,此刻第一次露出错愕——他研究了斯洛文尼亚所有战术手册,但没有任何资料记载过"彪墩战术"。
更疯狂的还在后面。当拉脱维亚急于追分时,那个刚投进三分的"彪墩"突然化作人肉路障。贝尔坦斯借掩护绕出接球,却被布雷泽克用胸膛直接撞退两步。裁判含住的哨子始终没响,这是东欧篮球心照不宣的尺度:生死时刻,让野兽解决战斗。
终场前47秒,拉脱维亚核心扎加尔斯在LOGO区张手命中超远三分。74:74。整座球馆疯如熔岩喷发——这原本该是他们封神的完美剧本:平民军团掀翻拥有NBA超巨的豪强,就像两天前他们撕碎西班牙那样。社交媒体已提前刷起#巨人杀手#的标签。
但斯洛文尼亚人记得更深的痛。四个月前欧洲杯小组赛,正是扎加尔斯用完全相同的姿势射穿他们的加时希望。此刻东契奇在替补席扯开球衣领口,露出锁骨下方的文身:塞尔维亚语"勿忘耻辱"。
当东契奇再次持球推进时,拉脱维亚祭出终极杀招:2-1-2区域联防。锋线三人组成三角牢笼,彻底封死突破路线。"放他投!"助教的嘶喊被收进球场麦克风。数据专家早给出铁证:东契奇系列赛三分命中率仅28.3%。
时间在汗水滴落间凝固。东契奇停在距三分线两步远的阴影里,突然向右垫步。防守者本能后撤半步——致命的半步。只见他收球沉腰,鞋底与地板摩擦出刺耳鸣响,整个人如弹簧般向左斜刺弹出。当防守者踉跄回扑时,篮球已带着后旋飞向穹顶。
"这不是投篮…"解说员突然失声。球像制导导弹般直塞篮下,无人看管的布雷泽克旱地拔葱。没有花哨动作,只有最原始的暴力美学。双手灌筐的巨响中,篮架发出痛苦的呻吟。76:74!拉脱维亚请求暂停,篮筐摄影机捕捉到骇人画面:固定篮架的螺丝正在簌簌掉落铁屑。
宿命的轮回在最后6秒显现。扎加尔斯持球狂奔,却在刚过中场时撞上一堵肉墙——换防的布雷泽克像橄榄球线卫般双腿扎进地板。篮球滚出边线的刹那,技术台亮起红光。东契奇撕扯着球衣冲向"彪墩",两人被蜂拥而至的队友压在地板上。染血的护腕、变形的篮架、满地的汗水,共同浇筑成东欧篮球史上最彪悍的胜利图腾。
更衣室狂欢时,有记者发现布雷泽克在擦拭球鞋。左脚鞋帮外侧,不知何时被马克笔涂鸦着两个汉字:彪墩。"卢卡昨晚让华裔助教写的,"大汉难得脸红,"他说中国球迷会懂这种力量。"远处传来东契奇的大笑:"下次我要学中文解说词——各位观众!斯洛彪墩炸裂出场!"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